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这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部署,标志着交通强国建设迈上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交通人,我们将勇于肩负起加快东营交通发展的重任,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
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实施的27个项目推进顺利,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对内对外交通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对外通道不畅通,内部路网不完善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至今未通高铁,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为补齐我市交通发展短板,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谋划实施总投资1400亿元的44个项目,其中,明年率先实施31个。对外通道要打通“大动脉”,对内交通要畅通“微循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为东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在铁路建设上实现突破,构建“东西南北”十字型和沿黄高铁枢纽。为顺应群众期盼,我们正在全力推动京沪二通道津潍高铁项目,争取年内完成全线立项、先期开工建设公铁两用黄河大桥,2024年建成通车;加快推动东营至淄博高铁、济滨东高铁项目,协调周边地市加快建设德商高铁、潍烟高铁,让群众在家门口坐上高铁。同时,新建东营东火车站,改造现有的东营火车站、东营南火车站,建设德龙烟铁路与张东铁路联络线、东营南火车站至东营东火车站铁路支线,形成市域铁路环线。
第二,在公路建设上实现突破,形成“两纵四横”目字型高速公路网。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过时。针对我市高速公路里程少、等级低,跨黄河通道少的问题,要加快实施东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将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加快建设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与现有的荣乌高速、济东高速、东营港疏港高速形成“两纵四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实施胜利黄河大桥维修改造工程,新建东津黄河大桥、公铁两用黄河大桥、胜坨黄河大桥、沿海高速公路黄河大桥,到“十四五”末,黄河大桥由3座增加到7座,全面拓宽跨黄河通道。加快实施庐山路南延、北二路综合改造、南外环及一批国省道大中修项目,进一步打通市域内断头路、瓶颈路。
第三,在水运建设上实现突破,打造亿吨深水大港和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针对东营港功能单一、缺少深水泊位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东营港区要建成10万吨级进港航道、25万吨级单点系泊码头,以及具备油品、普货、液体集装箱、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运输功能的10万吨及以上泊位群,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环渤海重要能源通道、我国北方重要液体集装箱集散中心和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进入全国沿海港口20强。小清河要实现通航,打通东营到济南、滨州、淄博的内河航运通道。广利港区要建成海河联运专用泊位、1万吨级航道和连接小清河航道,实现与小清河直接通航,打造海河联运枢纽港。
第四,在民航建设上实现突破,打造“东西南北”中转枢纽国际机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民航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针对东营胜利机场规模小、航线航班少的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实施中国商飞东营试飞基地基础配套、胜利机场提升改造、航空器再交付中心等项目,提升胜利机场配套服务能力,打造省级临空经济区。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这一国家级招牌,吸引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相关产业入驻,打造特色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综合应用拓展试验区。同时,优化东营至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航线航班,开通北方中小城市经东营中转至南方、西南方城市航班,西部城市经东营中转至日韩航班,经烟威至日韩,经西安等西部城市至欧洲、非洲,经临沂等城市至东南亚、大洋洲,经沈阳等东北城市至俄罗斯、北美的国际航班,助力我市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