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创城铺就城市幸福文明底色

  初冬时节,走在东营市河口区的大街小巷,文明的踪影随处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抬眼可见;“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红灯不能闯……”《文明河口十二条》宣传标语市民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在路口,交通志愿者们劝导行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过,机动车礼让行人已成为一种自觉;社区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文明宣讲,新时代大讲堂、志愿服务等不断浸润着每一个人……文明,已经深入河口区的每个角落,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深化着城市的内涵。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创城,让生活更美好。近年来,河口区作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主战场之一,始终和全市“同频共振”,坚持全民行动、全面创建,把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外提“形象”,内蕴“气质”,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让群众在创建中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实实在在的红利。

  “乱扔垃圾、随意停放车辆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活环境、公园广场的建设越来越好了,文明宣传标语、监管部门下沉一线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城区环境旧貌换新颜,离不开河口区各部门共治、共建、共管的决心。”河安小区居民李兰芝说。

  文明创建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持常态长效是回归创建初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内在要求。如何让城市文明持续“保鲜”,巩固扩大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为推动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常态化,河口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研究、审议、决策、部署、协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河口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晨会制度,研究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创城工作开展;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区级领导牵头、区直部门单位网格化责任区模式,30余名区级领导包靠60余个网格,盯靠一线,现场调度,全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城市管理全方位、无缝隙;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在全区高标准打造74个示范点位,以点带面,带动全区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居民群众文明城市创建意识;成立9支综合督导组,不定期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销号管理,限时整改完成,对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督促整改;招募“蒲公英文明卫士”,常态化开展创城巡查、规劝不文明行为。三年来,开展巡查400余次,梳理问题1800余个,对于发现的问题,区创城办及时归纳梳理,督促立即整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每个人既是直接参与者,也是城市文明的最终受益者,文明从居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生活细节体现出来,人人都应成为创城的‘窗口’,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力军。”河口区创城办负责人代景芹表示。

  创城,人民群众是主角,从志愿者到居民,从城市到乡村,每一处变化都离不开群众实干、苦干的身影。河口区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深入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全面建成包括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1+14+N”志愿服务网络,定期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以来,全区公布重点志愿服务项目168个,全区194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有3万余名志愿者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绿化带清洁”“棒棒糖换烟”“蒲公英文明守护”“小手拉大手”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6万余份,通过志愿者的努力,整座城市更加整洁、更加文明、更有温度。同时依靠开展各类文明共建项目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城区开展了“融融一家”社区文明共建项目,通过活动联办、节日联庆、问题联解,真正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实现油田居民和地方居民的深度融合,打造“融融一家”社区文明共建品牌;在农村开展了“远亲近邻 城乡文明共建”项目,广泛发动农村群众投身到创城工作中来,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更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起点,保持创城永远在路上的心态,进一步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创城长效‘保鲜’,将文明作为一种常态,内化于每一位河口人的心中,切实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代景芹说。

(巴晓霞)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