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户镇:“种不了”的庄稼有了新希望

  入冬时节,地闲人不闲。时下,走进河口区新户镇振兴新村可以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值往年的冬闲时节,振兴新村劳务合作社理事长刘明祥如今却成了大忙人,“我们正计划组织社员再开个会,盘点一下今年收入情况,商量一下明年再购置部分农机。”

  振兴新村位辖丁家集、建设、和平等8个自然村,共有911户、2559人,耕地面积7279亩。近几年,村里的人们遇到了新愁事。一方面,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凸显。种庄稼成本越来越高、收入难提高,很多种了半辈子地的户感觉有些庄稼“种不了”了。“土地按人均分到一家一户、村集体无项目、无收入来源,群众想致富、盼致富无门路。”村党委书记王岩峰总结全村当时现状,感慨很多。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为破解这一难题,新户镇组织振兴新村党员群众,外出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实施“三变”改革,镇带村、村带户,党员干部带农户,盘活全村现有资源,将所拥有的资产资源以股份形式,成立土地、劳务、置业、旅游5个合作社,村里发生了大变化。

  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是土地合作社与劳务合作社联动的产物。一方面,入社可以享受托管补贴,村民土地入社积极性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也回流不少“农机人才”。在置业合作社的帮助下,刘明祥筹集资金140万元购置玉米收割机、小麦播种机等机械10余台,带着10余名农机手承接周边1.3万亩农田的“大田托管”项目,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2万元。

  “大田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这种模式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了种地难的问题。“旋地、播种、收获、秸秆还田……选择了土地生产托管服务,省工省时省力不说,关键是省钱,今年过秋,我粗略算了一下,收、种两项就省了200元钱。”谈及土地托管的好处,村民宋伟仁打开了话匣子,当“甩手掌柜”的同时,现在又有了新职业——村里的义务宣传员。

  “土地托管了,我们村也更有活力了,最近我们忙活了几个大项目呢。”王岩峰自豪地说。村里的机械合作社计划购置总价为30万元的设备9台,为新户镇果园居优质林果种植基地、澳亚牧场、正邦公司等提供人工、机械等服务。家纺合作社组织村内老年人开展“手工老粗布项目”,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老年妇女每人每年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旅游合作社,整合东营果园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创建3A景区,打造果园居、丁家集等精品旅游线路,集体以土地、村民用现有房屋入股,实现现有资源资产再增值,集体村民收入有保障。老百姓土地流转有租金,参加劳动有薪金,资金入股有股金,实现三份收入三重保障。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新户镇党委书记綦建成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新户镇强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改革思维和创新实践寻求突破,依托新村党委的组织优势、规模优势,发动群众将资产资源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全面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让改革惠及农民,走出一条盐碱地上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