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沉睡资源

  初冬的清晨,利津县北宋镇道庵村从黎明中醒来。村西占地100亩的20个高温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种植西红柿苗,一行行排列整齐,长势喜人。“当前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还要锄地疏松土壤,保障幼苗健康生长。”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民每天都来转一圈,叮嘱工作人员做好管理。“这是我们村和全镇其他九个村新的产业项目,一个大棚每年至少为每个村带来5万元的集体收入。”张立民说。

  从脏乱差的落后村,到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环境整洁的“幸福村”,道庵村迎来幸福的曙光。

  在张立民的记忆里,前些年,村子是灰土色的,村民们过得捉襟见肘。一条2003年修建的油漆路早已坑坑洼洼,柴草垛满街乱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泥泞。

  面对村“两委”年龄偏大,为民办事有心无力的现状,2011年,张立民放弃在外的生意,全身心投入到村庄发展上来。2015年,在下派帮扶工作组的支持下,道庵村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陆续开展了亮化、硬化、美化、绿化等综合整治工作,村内道路两侧种上了月季、冬青、百日红等绿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村庄日渐美丽,但张立民想给村民们的远不止这些。他仔细盘算过,要想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一截,就必须发展产业。而要发展产业,只靠一家一户耕地是行不通的,必须抓好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流转,创办村集体事业,让百姓有事干、有钱赚。

  道庵村地处黄河北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但由于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很多土地出现撂荒现象。“土地撂荒很可惜,经过反复商讨,我们投资近30万元,种上了法桐、白蜡、国槐、雪松等树种,建成了110亩的围村林。”张立民说,“这样既盘活了土地资产,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按照每三年收一茬,一茬保底收益50万元来算,我们种的可是一棵棵‘摇钱树’啊!”

  “沉睡”已久的闲置资源被重新“唤醒”,110亩的围村林成了道庵村的“绿色银行”,不仅有看得见的生态效益,更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家森林村、省级美丽宜居村居……一个个有含金量的荣誉称号收入囊中。除了围村林,道庵村流转土地还种植了50亩大蒜、尖椒,30亩黏玉米,每年村集体收入稳定在20万元以上,2019年集体收入更是高达35万元,创历年新高。

  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落后村,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道庵村又以强带弱,当起抱团发展的“领头羊”。2019年,道庵村通过整合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累计投资52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北宋发展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配套高标准高温大棚20个,采取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模式,10个村以基础设施入股,发展特色瓜果,辐射带动10个村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村级产业项目又一次实现飞跃。

  局面打开,张立民干劲更足了。通过腾退本村闲置的小学校舍,利津县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暨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训基地于2019年建成,主要面向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员等开展教育培训。“我们整合村集体和村民的部分闲置房屋,配套建设了28间民宿,在服务好全县重点项目的同时,村民们还能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张立民信心满怀。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