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两岸稻花香 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午后阳光下,垦利区黄河口镇于林村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丰收不仅满了粮仓,更鼓了乡亲们的腰包,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飘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垦利区黄河口镇于林村在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231户、63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31户、308人,占全村人口近一半。2014年以前,全村绝大多数村民都以传统农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种植为主,收入极不稳定。“如何才能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这是摆在村“两委”一班人面前的问题。

  黄河口镇紧挨黄河,水源灌溉条件好。于林村党支部大力做好“黄河水”文章,带领群众连片发展优质水稻,探索出一条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领群众抱团致富的发展之路。党支部及村委一班人通过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决定利用土地肥沃的优势,由党支部领办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种植。于林村全体村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纷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当起了“股份制农民”。2016年,于林村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水稻种植纯收益达到50万元,入股村民每人获得725元分红款。

  为了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村党支部多方联系,与东营一邦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达成协议,由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品牌策划和产品收购等支持。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把水稻逐步做成了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致富产业。同时,村党支部积极争取整合垦利金浩物流公司帮扶、省市扶贫资金等70万元建设了90KW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又为村里带来12万元的“阳光收益”,进一步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并为贫困群众脱贫安上了“双保险”。

  经过六年发展,于林村“党支部+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黄河口镇党委、政府以于林村为中心村,规划了沿黄党建示范片区,通过成立党总支部,统筹整合周边5个村黄河滩地优势资源,采取“扶贫+旅游+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体化经营,流转1.2万亩土地,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今年,合作社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借助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新路子,打造集农事劳动体验、田园风光游览、野外环境锻炼等于一体的青少年研学基地,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由单一产业做大到多个产业开花的延伸。

  富了百姓腰包,也要提升幸福感。2014年之前,因为无村集体收入,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村民出门基本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连村里的办公场所也是租来的民房。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全村道路实施了硬化改造,建设了村文化大院,新建房屋7间,建筑面积209平方米,铺设健身场地1500平方米,安装了篮球架、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金秋时节,稻香遍野,黄河岸边满目皆是金黄,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也在这里传唱……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