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落后村的美丽嬗变

  入秋以来,天气逐渐转凉,但在广饶县大码头镇东河口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西葫芦、西红柿长势喜人,村民们每天在这里采摘,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过去,东河口村的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过上千元,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是全镇排名倒数的落后村、贫困村。2011年上任的东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树德对过去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村里没有硬化路,土路又非常难走,街上堆满了玉米秸秆、棉花柴,十米多宽的大街,小车都很难通行。”为彻底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多方筹措资金250万元,新修了4条柏油路,疏挖整平了2条大街并安装了路灯,全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向好。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后,如何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成为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东河口村有20多年蔬菜种植历史,过去都是零星种植大田菜,不仅形不成规模,而且品质难以保证。2016年以来,村党支部紧抓上级部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机会,流转土地150亩,建设了清源湖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区,依托广饶县舜耕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370万元建设了15座高标准果蔬大棚,主要发展七彩圣女果、西红柿、甜瓜等蔬菜水果的生产种植。项目实施以来,已实现收益16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

  如今,蓬勃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让东河口村焕然一新:8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篮球杆、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配套齐全;960平方米的东河口村服务中心里,新型农民学校、党员活动室、小康科技书屋等一应俱全;村里还有自己的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村民们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记者 魏安栋 通讯员 王丽艳 董洪岩)

责任编辑:刘洁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