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时评】盛宴不能变成“剩宴”

  据新华社报道,“新华视点”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相比日常“下馆子”,讲究排场的婚宴、寿宴、生日宴、升学宴等大型宴席中食物浪费情况更突出,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

  婚宴、寿宴、生日宴、升学宴,生活中遇到喜庆事,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因而这样的大型宴席还是比较多的。

  亲朋好友聚会,面对的又是喜庆事。许多主人家为了表示热情,为了在喜庆事到来之际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往往点上好多菜,鸡、鸭、鱼、肉等硬菜更是少不了。他们认为只有菜多得吃不下,硬菜多了,才显得待客热诚、有面子。饭店为了生意,迎合了顾客的心理,推出多种菜品和套餐。对于顾客的菜是不是超量了,这在以前很多饭店可能很少干涉。荤素满桌、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待宾主散去,桌上剩下很多菜,盛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剩宴”。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新华社报道,一些受访餐饮从业者表示,目前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婚宴、生日宴等大型宴会的浪费。

  餐饮浪费,浪费掉的不仅是食物,还包括生产食物所需的水、能源、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加大了城市处理厨余垃圾所面临的环境压力。虽然到餐馆举办宴会是个人行为,吃什么、点多少,是个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在宴会上出现了大量浪费,就是对社会成本的过量消耗,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盛宴上的浪费现象,与社会上存在的讲面子、讲排场的陋习有关。要在社会上来一次破旧立新的变革,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树立粮食不能浪费的观念,让节约粮食成为习惯和风气。如果这样的风气形成了、普及了,主客双方就都不会在意菜品的数量和硬菜多少、花钱多少了,主人热情与否、大家吃得是否尽兴,与此没有直接关系,菜品够吃、合乎口味即是一种时尚。

  杜绝盛宴浪费,餐饮企业要有具体行动。餐饮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张贴“文明就餐,杜绝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提示语。顾客点餐超量时,服务员要及时提醒。对宴席菜量、菜品要进行合理设置,引导顾客吃得好、又不至于剩菜。如果确有剩菜,餐饮企业要鼓励提醒顾客打包,免费提供打包袋、打包盒等工具,如有必要还要给客人讲解剩菜存放、二次制作等方面的技巧等,确保剩菜不浪费。

  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把反对浪费纳入法治轨道,能够从根本上制止浪费,形成“不敢”“不能”“不易”浪费的长效机制。如果发现盛宴有浪费现象,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举报,相关职能部门接报后要立即处理,请客方和所在的餐饮企业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餐饮消费中的浪费现象。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关系着粮食安全,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作为亲朋聚会的盛宴,要倡导节约,力戒浪费,争取达到“光盘”,让勤俭节约、俭朴文明成为行为习惯。

(扈美荣)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