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垦利区黄河口镇:一个乡村的美丽“蝶变”

  “党建引领促增收”,村集体收入连年翻番;户户通上硬化路,系列民生工程暖到百姓心窝里;环境整治美化村貌,开启村民全新的幸福新生活……这是最近几年黄河口镇兴林村发生的美丽蝶变。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俺们村民的福利就有保障了;户户通上硬化路,雨天再也不用趟着泥水走路了;人居环境大变样,心里亮堂精神爽!”今年70多岁的侯宪堂对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几年前的兴林村集体收入少,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只有一条硬化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群众出行困难,是附近出了名的落后村,2016年被认定为市定贫困村。近年来,黄河口镇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兴林村也由此成为一个从内到外完美蝶变的典型。

  组织帮扶,结亲连心夯根基。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党建强,村庄发展才能有方向、有力量。2015到2016年,在区、镇两级党委的坚强引领下,兴林村硬化路面5100平方米,新开挖地沟800米、修建村民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安装路灯49盏,组建村民文艺演出队,并配备彩灯、锣鼓、演出服装等,通过多项目融合助推,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切实增强村民凝聚力,有效提升了村民综合素质,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振奋了全体村民矢志投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富饶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率先崛起”的信心、决心。同时,兴林村党支部紧抓党建汇聚合力,逐步形成了党建带妇建、党建助文明、党建促增收等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局面。

  聚力民生,民生工程凝民心。兴林村牢牢把握“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核心任务”这一方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踏实践行群众路线,顺利完成了户户通道路硬化、饮水、改厕等一系列民生工作。尤其是户户通工程,彻底改变了兴林村一直以来只有一条硬化主路的旧面貌。曾经一条条尘土飞扬、低洼不平的泥路,如今变成了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不断完善的乡村道路、通到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更搭起了和村民的连心桥,为兴林村的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

  支部带头,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兴林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凝心聚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谋思路、找出路。2017年投资175万元建设了4个高标准的大棚,2018年,投资59万元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千瓦,年发电量14万度,年均可实现村集体创收六七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在村北部种植大田冬桃“瑯琊绯蜜冬蜜桃”600亩。2019年4个高标准的大棚开始种植火龙果。2020年1月,在垦利区土地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兴林村宏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申报畜禽养殖240万只项目,预计给村里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当前,国土资源局扶持20余万元又上50千瓦太阳能,现收入突破十万元。

  整治环境,村容村貌大变样。在帮民致富、壮大集体收入的同时,兴林村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围绕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庄脏乱等方面,集中整治村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以及村庄周边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五大堆”,路域、水域、田园、庭院、村级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同时,根据村庄规划布局,结合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等建设需求,积极整合农业、交通等资源,结合农田整治、绿化补植等工作,全力改善了兴林村的人居环境。现如今的兴林村,俨然成了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村庄。

(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岳文琦)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