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就业率要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状况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部分高校师生反映,一些应届毕业生明明还没找到工作,所在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多次催促他们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有的毕业生不得已托关系、找门路,完成盖章签字任务。

  7月中旬,是毕业生奔赴就业岗位的时间节点,也是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部分毕业生努力求职的时候。高校催促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高校希望尽快促成毕业生就业,也含有学校追求就业率的因素。

  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状况。就业率高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符、教学水平较高、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等,来年招生的时候可能就会因为就业率高而受到家长和考生的青睐。因而,高校很重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学生毕业了,有很多学生会马上就业;也有不少学生不急于找工作,处于慢就业、“懒就业”状态;还有部分学生打算毕业后考研或者出国留学。

  应届生就业的种种状况,表明应届生的就业心态各不相同,工作状况各不一样。如果在学生毕业的这一年,就急于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能够真实反映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吗?现在年轻人跳槽比较频繁,即使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单位工作,也有可能不久后就变换单位。从事过渡性工作的毕业生,将来变换工作单位的可能性更大。据调查,近六成受访大学生可以接受过渡性工作。这就意味着,很多毕业生就业状况很快就会产生变化。

  应届生的就业率,能够反映出毕业生当年的初次就业状况,而很难反映出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贴合度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等。要反映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培养质量、就业状况、所学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等,应该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去测量,而不应在学生毕业的当年就急于进行统计。

  现在,应届生的就业率,在很多时候与学校的来年招生有些关系,与教学效果有联系,部分高校为了让统计出的就业率高些,急于催促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甚至将签订就业协议作为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门槛,作为户籍、档案托管的理由,学校相关老师三番五次催促学生签订协议,部分学生不得不托关系找门路找企业签字盖章,学校周边打印店和网络平台还做起了这门生意,扭曲了统计就业率的初衷。

  就业统计的本意应该是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时掌握学校毕业生就业进展,进而了解学校就业状况、专业设置状况等,对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虚假的就业率,反映不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整体工作状况。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就业统计措施,合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让就业率回归真实。

(扈美荣)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