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义和镇:合力帮助解难题 “造血”扶贫激活力

  “在上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村发展优质葡萄种植示范基地110亩并成立了合作社,全村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仅此一项每个贫困家庭人均增收2500元。”河口区义和镇北大屋村村委会主任张光兴指着村西边一大片葡萄园,高兴地说:“另外,我们村还流转土地440亩建起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起了80KW光伏发电项目,这些产业项目保证了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力做好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义和镇创新实施了“131N”工作机制,开通“扶贫热线”,机关干部合力帮助解难题,多部门聚力“造血”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确保了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一条扶贫热线听民声。为及时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义和镇设立了一条专门的“扶贫热线”(0546-3086131)。“扶贫热线的开通,在贫困群众和政府间架起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贫困群众的政策咨询、困难诉求、意见建议等事项,都可通过扶贫热线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解决。”义和镇党委副书记刘国军告诉记者,“为抓好贫困群众反映问题的落实,我们还成立了综合协调、政策落实、村级工作、住房安全、环境整治、项目排查等6个工作小组,专人包靠负责各专项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反映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帮一合力帮助解难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在前期脱贫攻坚县区互查中发现的问题,义和镇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制定了《义和镇脱贫攻坚月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整改问题工作台账。同时,实行帮扶责任人、站所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至少三人合力帮扶一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制度,由三人进行共同帮扶,疑难问题由三人合力突破,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问题销号、台账清零。

  N个部门聚力“造血”稳脱贫。联系村区领导、市区两级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以及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引导各贫困村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中草药种植、优质林果、红高粱等特色产业和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土地开发、村庄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使各贫困村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扶贫项目,贫困户有了稳定可靠的脱贫致富门路,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实现了贫困村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了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记者 张利波 通讯员 吴吉新)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