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财一线】畅通金融"血脉" 助力经济"强体"

畅通金融“血脉” 助力经济“强体”

——我市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年中观察

栏目主持人 刘冬辉

  经济与金融相互依存、血脉相连;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

  在今年5月6日的全市银行行长座谈会上,我市指出,在当前东营发展转折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银行、企业都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同舟共济合力攻坚,共同打造良好金融生态,努力实现金融动能转换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得益彰。

  实现两个领域的动能转换,离不开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一年至中,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如何、又有哪些亮点?

  提升质效 加强信贷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部门和机构持续改进、提升服务质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银行信贷这一主渠道上,我市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为此搭建了各类银企合作平台。

  “以‘行长进企业’为契机,我行深入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创新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出了短期流动资金循环贷、接续贷、‘供应汇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产品。”近日,东营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半年,东营银行新增贷款中83%的信贷资金投向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5亿元,服务小微企业8600余户。下一步,东营银行将坚持服务地方的本源初心,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线,立足我市产业特色,创新推出“青创贷”、“周转贷”、“合同达”等特色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

  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自觉承担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该行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已逐步形成了“强抵押、弱担保、纯信用”各个担保方式的全产品序列,充分满足不同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4月末,小微贷款年净增2.39亿元,完成净增计划的215%,户数较年初增加1042户,小微贷款利率较年初降低0.08个百分点,不良率较年初降低0.3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小微金融“两增两控”管控目标。

  为贯彻落实全市银行行长座谈会精神,密切银企关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人行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东营银保监分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在全市开展“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活动。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35家银行机构主要负责人已圆满完成对108家企业的第1阶段走访工作。第1阶段的走访中,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25家,小微企业68家;覆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新材料、农林牧渔业等15个行业和全市各个县区、开发区。其中,有75家向走访银行机构提报融资需求133亿元,银行机构与走访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60余项,涉及金额115亿元;其中走访当天达成合作意向53项,涉及金额96亿元。

  除此之外,我市还通过组织召开2019年互联网银企洽谈会、开展银企互信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实施主办银行制度、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开展无还本续贷名单制管理、修订完善银行机构综合考核办法等方式不断加强信贷保障。

  多点开花 创新支撑方式

  “保险资金作为股权或债权投资的话,相对而言较为灵活。通过险资投资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是集团公司充分履行国有企业行业及社会责任的表现。配合东营市中心工作,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其中。”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郭永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寿集团发挥综合金融实力,去年,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推介暨签约会上,中国人寿与省财政厅共同发起设立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国寿股权投资基金”。东营公司迅速对接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方面积极向上推荐投资项目,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及新兴产业发展,助推东营新旧动能转换。“东营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与保险的责任担当密不可分。”郭永浩说,近年来,公司在政保业务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如民生保险、安全责任保险等业务,同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着力开展“安责险+双重预防体系”推动建设工作,通过严细的事前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举措为企业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大厦,山东顺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刘旗的一番介绍,再次让记者看到金融方式创新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个大屏幕显示的是与我们合作企业的生产现场。”刘旗说,这其实是保障供应链金融全闭环资金监控的一个环节。

  “供应链金融将流动性资产作为授信基础,能够有效解决正常生产的企业因短贷长投、连带担保带来的资金链断裂、获取授信难等问题。”顺达研发中心经理夏志盛解释,顺达公司从企业有效订单发起,在前端采购、中端生产以及末端销售等环节全面监控资金流向,而加工制造企业仅需关注产品制造和质量控制。通过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的相对剥离,企业正常运转得到保障,保证了市场不丢失、资金链不断裂。后期通过对企业运行的数据分析,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订单融资、仓单融资、应收保理等多项金融工具结合起来,可改变企业融资方式,实现合作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模式下,由于生产企业不实际接触信贷资金,银行不必担心借款人不还本、不付息,还能保障银行原有贷款本金、利息的逐步收回,降低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提升了银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能力。

  今年5月28日,在“2019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2019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上,顺达公司与东营银行合作的创新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汇融”,斩获“十佳供应链金融创新奖”。目前与顺达公司合作的企业生产运行平稳,订单量不断增加,人员稳定,产能逐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般资本运作模式主要有并购重组、股权投资、吸收股份并购模式、资产置换式重组模式、以债权换股权模式、合资控股、在香港注册后再合资模式、股权拆细、杠杆收购、战略联盟模式、投资控股收购重组模式等。”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营东三路营业部投顾中心负责人王帅透露,2019年A股市场目前行情可期,其中我市一家上市公司更是涨幅达到80%,同时该企业每年预期的分红送股方案十分有利于市值的不断扩大,并且呈现中期继续向好的局面。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我市积极为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提供服务,去年,全市6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47.06亿元;今年上半年,2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16亿元。同时,加大基金管理机构招引力度,优化完善市级政府引导基金扶持政策,加快组建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群,目前全市注册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24支,规模249亿元。

  动能转换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动能转换的基础和保障。自我市提出实施“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金融部门制定了《东营市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力求通过此项系统行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谈及金融动能转换,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徐静如是表示。近日,她所执笔的《关于金融动能转换工作的认识与思考》,获得市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月1日,在市委党校,徐静详细向记者阐述了她对金融动能转换的看法。

  徐静分析,我市金融旧动能主要来自于传统银行业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模式增长所提供给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金融新动能主要来源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金融发展所提供给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动力。“金融动能转换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项新举措无前例借鉴,也无常规可循,需要我们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传统路径依赖。”她给出的着力点建议主要有——

  跳出金融看金融,以观念创新谋划工作全局。认识到金融不仅仅是一个外来提供资金的工具,还是一种内化为产业的生产要素,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创造产业价值,帮助产业重构生态。要将资源高效地运送到快速成长的新型产业中;要把金融发展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棋盘”中去谋划,以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区域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提高经济金融整体竞争力;要通过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使金融肩负起保障、支撑、促进、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艰巨使命。

  打开思维格局,以理念创新扩宽工作思路。金融动能转换工作当务之急是全力化解金融风险,但这绝非金融动能转换工作的全部。在化解金融风险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要打开思维格局,创新金融动能转换工作新路径:一是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通过金融新动能的增量来对冲旧动能的减弱;二是通过创新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金融旧动能;三是通过金融新动能创造的“战略纵深”为金融旧动能升级赢得空间。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方法创新落实工作重点。以全力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环境,做好全面摸底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充分发挥市级政府统揽全局的作用、步调一致处理问题。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活力,一方面要释放现有金融机构活力;另一方面要优化金融业态布局。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金融动力,在突破拓宽融资渠道、突破金融支持动能转换效果、突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等环节下功夫。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在我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棋盘”中,要真正创新思维,打破路径依赖。随着金融动能转换工程的深入实施,可以想见,通过战略布局与活力推进,金融的“血脉”将进一步畅通,而经济发展之体也将更加强健。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