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孤东会战”,重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6年,根据时任国务委员康世恩的指示以及原石油工业部近两年的酝酿与决策,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组织了蜚声全国、轰轰烈烈的孤东会战。

  “创业艰难百战多”,石油工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会战”。在这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孤东会战中,孤东人风餐露宿,战海潮,斗风沙,用心血和汗水在半年时间里建成一个年产能力500多万吨的大油田,这是中国石油开发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个年代,国家急需原油,面对这种紧迫形势,会战一开始的阵势就非同一般。胜利油田集中黄河南北55台钻机,钻井、采油等各行各业15000多名职工,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区的18000多名民工,总共3万多人浩浩荡荡地集结到了孤东大地。

  按照计划,整个孤东会战又分两大战役:第一战役3月21日至6月底,目标是“大干100天,打井300口,原油产量上1万”。第二战役从7月1日到9月1日,目标是初步形成5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1986年5月16日,钻前公司井架整拖队正式拉开战幕。钻井刚挪开,测井立即跟上。“百井大战”中,井下的任务是半月作业55口。这对当时仅有的7个作业队来说,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试油17队交叉作业,昼夜不停,创出了半月交井14口、质量全优的好成绩。到1986年5月30日,半月投产100口新井的目标如期实现。有了“百井大战”的功劳,会战第一战役提前十天实现了“苦战一百天,原油上一万”的奋斗目标。

  1986年7月1日上午,胜利油田党委和会战指挥部就在刚建成的防潮大坝旁的土台子上,召开了孤东会战第一战役祝捷大会。这是一次很特别的大会,5000多人面朝大海席地而坐,回顾100个日日夜夜创造的奇迹,个个心潮澎湃,振奋无比。大会宣读了石油工业部发来的贺电,更是让所有的与会者热血沸腾。

  大会一开始,首先是15名会战标兵披红戴花骑着15匹高头大马,李敬、李晔等领导同志亲自为他们牵马拽镫,缓步进入会场。接着,是15个会战红旗单位代表和10名青年突击手,乘坐吉普车进入会场。

  上午9时,祝捷大会正式开始,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1986年9月通往孤东会战前线的水中桥

  大会结束时,宣读了第二战役战斗令。进入第二战役,任务更为艰巨。一是进入了高温酷暑天气;二是,进入雨季,围坝内积水严重,路难行,车难进,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孤东会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艰苦。“孤东累,孤东苦,四两馒头二两土”“康平桥,S路”“孤苦伶仃一棵树”“人无歇脚处,鸟无树做窝”……这些都是会战期间人们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走上当年孤东油区的防洪大坝,首先看到的是大坝内70余栋湖蓝色的板房,这便是指挥部的大本营,人们称之为“板房指挥部”。

  1986年孤东会战初期,钻塔林立的孤东油田

  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砖瓦房,职工们住的都是帐篷和叫做“干打垒”的窝棚。这个东西不好住,空间小不说,湿热难耐,还有个头硕大的蚊子,有种说法叫“三只蚊子一盘菜”。

  1987年5月21日胜利油田滨海石油勘探会战初战告捷

  会战期间流行这么一句话:“白天跑基层,晚上一片灯”。这是当时指挥部党委提出的一句口号。会战的日子哪有什么“星期日”,那个时候,在每个人的心中,时间就是原油。干部职工连轴转,几乎没人休过星期日。日历牌上那些红色的星期日,大家都说“星期七”。有人测算了一下,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指挥部的干部职工累计贡献了两万余个星期天,这相当于一个人干了将近55年。

  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将士们创出了230项油田和全国的先进记录。

  1987年欢迎新战友参加大会战

  在会战第二战役中,3万多名会战将士经过80多个昼夜的拼搏,又完成了比平时多几倍的工作量,原油产量连续登高三大步,日产达到了17064吨。

  至此,孤东会战宣告圆满结束。经过孤东第一、二战役184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初步建成了年产500万吨的大油田。

  铭记历史方可传承创新,立足当前才能创造未来。

  30多年来,孤东采油厂广大干部职工满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继承和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光荣传统,在渤海湾畔、黄河之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摆开大战场,艰苦创业,勇于奉献,锐意创新,科学务实,争强创优,奋发超越,探索形成滩海油田开发的成功经验,为胜利油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孤东油田两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开发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高速高效开发油田的一个样板;拥有中国第一大油、气、水综合处理规模的孤东一号联合站和被誉为“胜利海上长城”的孤东海堤,1988—1992年连续5年实现年产500万吨的总体设计目标。

  我国第一个滩海大油田——孤东油田

  孤东油田的产量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一直稳定在年产500万吨的产能上,作为一个大型的整装油田,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石油工业获得的最大硕果。如果说,那场孤东会战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稳产在一亿吨大关上举行了一个坚实的奠基礼,那么,孤东会战的灯火则是那个年代飘扬在中国石油战线上空最耀眼的礼花。

(文/李贻晨 影像资料由胜利日报社、胜利油田广播电视中心、孤东采油厂等单位提供)

  1、“孤东会战”精神

  2、胜利海上长城——孤东海堤

  3、东营石油文化阵地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