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李建华:责任在心 担当于行

  编者按 为激励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先进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努力在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中展现新作为,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先进典型”专栏,宣传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暨“七一”表彰奖励大会受表彰典型,讲述他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勇于担当的感人故事和工作成效,在全市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舆论氛围。

  “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就要有担当。”从领导华泰集团那天起,李建华便认准了这句话。

  从“让职工有饭吃、有衣穿,能过上好日子”的初衷到“为中国纸业赢得世界尊重”的气魄,从“做强企业,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到“建设绿色生态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怀,李建华以责任和使命自勉,凭着实干的精神、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毅力,带领华泰从乡村走向了世界,打造了中国新闻纸的“第一”,使华泰成为我国造纸企业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而李建华本人,也因其个人魅力而大放光彩。

为事业担当:

最大的梦想是干点儿事

  李建华出身于农民家庭,十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大哥在外当兵,仅靠母亲支撑家庭。从十五岁起,为解决生计,他四处奔波。那时候,能吃饱饭、能有份工作,他就很满足。

  从1976年进入造纸厂那天起,李建华便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儿来。他每天早上6点之前准时到达公司,风雨无阻;生病也不住院,都是在办公室里打针。每次出国出差回来,他都先到公司,到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2008年7月,李建华得了劳累性心绞痛,医生要求休息,但回到公司他又继续工作。这些年来,算上母亲去世、自己住院等,他总共休了不到30天假。

  1983年,李建华担任造纸厂的厂长。当时造纸市场萧条,邻县有两家造纸厂被迫下马。李建华在与班子成员分析市场后决定,抓住机遇买进这两家的纸机。在拆设备时,由于气候、身体因素,再加上过度劳累,他得了面部神经麻痹症,这种病怕风怕寒,医生要求必须好好休息。可他放心不下项目,一面组织安排拆设备的班子,一面指挥生产经营,靠写“条子”指挥了一个多月。项目顺利投产了,他写的“条子”积累了厚厚一摞。

  随后,在李建华带领下,华泰人靠着一股拼劲、干劲,走上了一条低成本扩张、重组联合、兼并收购的路子,使企业连续飞跃发展。

  造纸是传统的“两高”产业,但李建华坚信:只有落伍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通过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华泰实现了安全、环保、节能的“三赢”。传统造纸业每吨纸用水80—100立方米,华泰新闻纸和铜版纸控制在5—8立方米。同时,原料全部用国际进口的木浆和废旧报纸,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污染。

  华泰先后承担5项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参与19项国家标准制定,华泰新闻纸企业标准成为新闻纸国家标准的第一蓝本;成功申请100多项专利,开发世界最轻新闻纸等10多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等4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使华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为自我担当:

最大的特色是永葆本色

  如今,华泰规模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李建华仍然保持着自我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有工作之外的嗜好。作为集团的一把手,李建华跟普通工人一样吃“大锅饭”,在食堂就餐一样刷卡交费,他和他的家庭没有任何特权。

  在华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85年秋天,正值华泰新上的一台纸机安装调试的关键时刻,李建华的妻子因病在青州住院,需要动手术。为了不影响项目安装进度,他托付一位亲戚陪床,又回到公司指挥安装。项目顺利投产了,妻子也做完了手术。下班后,李建华借了辆破旧摩托车,要到医院看望妻子。其他领导见此,想给李建华要公车,被他一口回绝。

  走到半路,摩托车坏了,他只好推着向前走。

  天很快就黑了,又下起了雨,李建华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摸,十几里的路走了几个小时。妻子本来满肚子的委屈要向他发泄,但看到李建华满身的泥水、汗水,委屈和心疼的泪水齐刷刷地流了下来……

  在华泰,公司的各项决策坚持集体议事,从不搞“一刀切”“一人说了算”;公司建立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凡事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努力创建廉洁勤政的企业文化氛围。李建华说:“公司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工人的血汗,每一分钱里都包含着股东的财富和委托,浪费了对不起大家,我心里也过意不去。”

为社会担当:

最大的渴望是践行责任

  创业40多年来,李建华以“利国、利民、利业”为宗旨,以企业发展践行社会责任,努力为百姓创造更多实惠、为社会创造更大效益。他常说:“尽职尽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我所渴望的,就是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企业发展为什么,为了谁,李建华常思考这个问题。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限产、停产、甚至裁员。华泰也感受到了危机,但李建华考虑的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

  李建华号召开展“暖身运动”——保暖加运动,强身健体。首先是“暖心”,就是“暖职工的心”。“不停产、不放假、不裁员、不减薪”,职工由三班生产改为四班,管理人员由8小时工作制改为7小时,劳动时间减少,收入不减,领导工资与效益挂钩,加强了责任心,增强了凝聚力,稳定了人心,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逐渐度过了危机。华泰几大新项目的建设,不但不裁员,还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1997年,东营市国有化工厂资不抵债,亏损1亿多元,1000多名职工发不出工资。李建华考虑到工人的处境,毅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现在化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年产能200万吨、职工3000多人的全国重点化工企业。多年来,华泰为接管濒临倒闭和破产企业,承担了3亿多元的债务,挽回了5亿元的银行贷款损失,使5000名职工安居乐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华泰集团先后出资6300多万元,为群众修路、建桥、增上水库,支持新农村建设。李建华个人先后资助100多名贫困儿童和大学生。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李建华了解到贵州省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立即出资30万元建设“同心水窖”。汶川大地震时,李建华带领干部职工捐款500万元,并且在新闻纸紧张、提价的情况下,向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承诺不提价,还自费申请运输专列,确保了报纸发行。

(记者 王文朋)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