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西瓜棚里嫁接忙

 伴随着浓浓的年味,记者走进利津县北宋镇五庄村西瓜大棚。虽然天气仍有些阴冷,但棚里却早已温暖如春。大大的“暖气房”里聚满了劳作的瓜农,有的负责挪苗,有的负责嫁接,分工明确,甚是热闹。 

  五庄村是个家喻户晓的西瓜种植专业村,全村140户种植了近500亩西瓜。二十多年来,凭借濒临黄河、土质肥厚、灌排条件好的先天优势和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五庄西瓜”已成为北宋镇四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52岁的王少林从20岁出头就开始种西瓜,经验非常丰富。他告诉记者,早在春节之前,他已经将第一批16000棵西瓜苗嫁接完成。年初二,陪爱人走完娘家,他就一直在大棚里忙活,掐苗、盖被、提温、育苗,为第二批西瓜苗嫁接做准备。 

  为什么要分两批嫁接?看到记者疑惑,王少林向记者介绍了起来。原来,两批苗移栽大棚分为低温棚和小拱棚两种。5月底是低温棚西瓜的空档期,6月底是小拱棚西瓜的抢收期。西瓜从安种、育苗到嫁接、掐苗、移栽,从定植、顺蔓到授粉、选瓜、摘瓜,每一个步骤都有间隔期,只有把好最佳时间,长出的西瓜才能又大又甜。第一批苗惊蛰前5天移栽,第二批苗清明前一周移栽,恰巧能赶上价格最好的时间。 

  “要想卖得好,除了把准销售时间,技术、品种也要跟得上。”五庄村党支部书记邵明强说,“最初,我们村以葫芦苗为‘砧木’,以大棚西瓜苗为‘接穗’种植西瓜,后来发现葫芦苗抗寒、抗病、抗虫性较差,我们就全改成了以南瓜苗为‘砧木’,以‘京欣系列’的西瓜苗为‘接穗’,成功解决了西瓜种植‘重茬苗死’的问题,成活率也从不足50%上升到99%以上。去年,我们又引进了含有多种营养材料的基质土育苗,种植甜王、4k等品种,品质越来越好,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2012年开始,五庄村还引进了套种技术,将甜瓜苗套种到了西瓜沟里。“上吊甜瓜下种西瓜”,收完两茬西瓜,还能卖一茬甜瓜。“今年7月,等西瓜、甜瓜售出后,我们打算再在大棚移栽一批南瓜苗,中秋节就能长好售出。加上这份收入,瓜农一亩地预计能收入25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把腰包装得鼓鼓的。”邵明强说。

  为了便于管理,去年,五庄村还成立了裕通源西瓜专业合作社,瓜农自愿加入,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经营模式,从技术指导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去年12月,成功与省派利津北宋乡村振兴服务队、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对接,组织20多名代表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此外,还专门从潍坊昌乐聘请专业技术员现场指导,到青州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瓜农们眼界大开。

  奋斗不止步,发展不停步。谈到下一步计划,邵明强对新一年充满希望:“年前我们规划了50多亩地,准备建23个西瓜大棚。材料都预备好了,等天气一暖和就开工。” 

(记者 李怀苹 通讯员 林妍妍)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