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无根蘑菇销路广

春节前夕,利津县利津街道宗家夹河村菜农林强的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走进大棚,蘑菇的清香迎面而来,一簇簇蘑菇犹如一朵朵“小伞”盛开在培植床上,鲜嫩肥厚。

“现在是合作社最忙的时候了,蘑菇直接供不应求。工人定时定点采摘后发往加工厂,加工后的成品就出口到欧洲了。”今年32岁的林强是利津县老城根食用菌合作社社长。在大棚里,他边忙活边向记者介绍。

之所以供不应求,主要原因在于林强培育出的蘑菇与市场上销售的普通蘑菇不同:“这是灰平菇,没有根,产量高、口感好,纯天然无公害。”

灰平菇的培养让林强花费了不少心思。前些年林强一直在河北收售蘑菇,对食用菌产业有一定的了解。凭借对这一产业的“熟悉”和热爱,林强决定回家乡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他和合伙人李鹏飞租下了宗家夹河村的7个新建大棚,投资70多万元对大棚进行了改良升级:配备了自动洒水机、自动卷帘机、智能放风机……为蘑菇生长营造好的“小环境”。

发展菌菇种植,除了环境因素,最重要的还是技术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好的蘑菇品种,林强和李鹏飞多次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从学习培育菌种到种植,他们前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其实菌类食品最怕细菌,他们对自身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我们的菌包都是用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粉碎了加工而成,整个栽培过程保持绿色环保零添加。”说起食用菌的养殖经验,林强头头是道,“养殖过程中,我们使用的任何材料都经过高温杀菌,大棚里要每天定时进行灭菌,严格控制光亮湿度,这样才能保证菌菇的品质和产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强培养的灰平菇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和各大加工厂的青睐。“我们的产品主要分两个地方销售,一部分直接发往加工厂,作为我们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工包装完成后直接销往欧洲各国。另一部分发往天津等外地市场。现在每天能产出3吨蘑菇,每斤平均售价2元,预计一到两年就能回本了!”林强自信地说。

现在,最忙的时候合作社每天要雇佣20多个人。喷水、测温、采菇……菇农们每天的活动范围大都在这大棚里了。“前些年一到冬天,村里的老百姓都是‘猫冬’闲着没事干,现在勤劳的乡亲们用这样的方式,将新年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甜蜜!”林强说。(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