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机关推动帮扶村产业振兴纪实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我们要紧紧抓住推动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固本强基,提质增效,让‘临合蜜’瓜果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全村群众的大增收。”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杜延明在机关党组专题研究下派帮扶工作时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机关驻村工作组牢记组织重托,从帮扶村的产业实际出发,在基础设施、集体经济和品牌提升三个方面集中发力,产业帮扶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

  临河村种植甜瓜西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接近3000亩的种植规模,由于长期游离于电气化时代,低温拱棚是瓜果基地的典型特色。快点通电,成了瓜农的迫切梦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机关决定尽快实施农业生产用电工程,积极协调供电企业特事特办,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勘测、设计、施工、验收、投用等环节的工作,3台变压器,3套配电柜,9KM的架空线路,170套配备配电盘和电表,蓦然展现在黄河滩上。临河村的种植大户欣喜地看着梦想变成现实,再也抑制不住扩大投资的积极性,自发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中温棚5座、高温棚2座,投资60万元改建中温棚2座。2018年4月,中高温大棚甜瓜提前20天上市,10元一斤的价格让种植户们笑颜满面。去年8月份,他们还在4个月的空档期实行瓜菜轮作,亩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

  集体经济华丽转身

  2018年12月27日,10.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进了账,临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守新笑开了花:“在过去,除了党委政府的帮扶资金,临河村的集体收入从未达到2万元,现在我们也成了十万元的大户了。”过去的临河村,囊中羞涩的村集体,有事不能办、更不敢办,黢黑的夜晚、泥泞的道路,与“临合蜜”这个牌子十分不相称。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驻村工作组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外出考察学习,认真研究论证,在报请机关同意后,采取帮扶单位直接投资、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村集体自筹三种方式共同发力,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智能化高温大棚4座12亩,并通过面向全体村民公开竞标承包权的方式对外发包,成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华丽转身。从依靠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成功转型,为临河村打造了一支永不离开的驻村工作组。同时,工作组还发动成立了号称“8人小组”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项目论证、预决算编制、资金拨付使用、工程施工监督等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资金得到规范有效使用。

  产业品牌花香四溢

  俗话说,立品牌容易,传承品牌难。“临合蜜”这一品牌,是临河村群众的传家宝,但是传家宝不能束之高阁,必须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为此,市人大机关驻村工作组采取了狠练内功、外树形象的双轮驱动方式。首先,实行科学规范种植。邀请市县农业专家到村讲课,并进行现场指导,共举办瓜果种植、大棚田间管理讲座10余次,培训村民400余人次。发挥合作社作用,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包装销售,并积极建立可追溯系统,确保了产品质量。其次,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帮助陈庄镇恢复举办了“秀美陈庄·瓜香临河”第五届“临合蜜”采摘节,连续两年组织合作社参加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博览会,积极参加了我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奖农产品评选并获奖,合作社负责人也被市政府评为第五届“乡村之星”。(宋晓晖)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