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在前行】种地“新把式”闲说农业大变化

  位于河口区义和镇的九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科技示范园远近闻名,公司副总经理孙月峰介绍起他的高科技大棚来有着满满的自豪感。“我们定位于‘科技示范园’,首先是因为从种到收都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孙月峰说,从品种选择开始,园区就以高科技、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优、新、特、稀”品种,种植过程和园区管理过程中也充满了科技味道。一面说着,孙月峰一面掏出手机演示起来: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给大棚“放风”的设备开始自动工作,再轻轻一点,水肥一体机就启动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再回忆几十年来东营农业领域发生的变化,孙月峰感慨万千。在孙月峰的记忆里,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河口地区乃至整个东营市的农业,主要就是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产量都低得很,小麦亩产一二百斤,打上三百斤就是高产田。也没有机械,哪个公社要是有头牛、有头骡子就算是宝贵财产,宝贝一样伺候着,种地基本就是靠天吃饭、靠人耕田。”孙月峰回忆说,以前在公社集体劳动记工分,出工都在磨洋工,能看见辆拖拉机,就算是开眼界了。让孙月峰印象最深的是1982年,那年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家老少齐上阵,他家的地首次亩产小麦超过了400斤,这让一家老少激动得不行。 

  孙月峰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种地也开始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以前,每户的农田分散在不同地块上,机械化耕作派不上用场。后来村里重新调整了地块,方便了种植,也提高了产量。从耕地、种植、施肥、管理到收割,机械开始把人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拖拉机遍地跑,粮食亩产上千斤不是稀罕事,农民不再靠种地生活,就开始琢磨着干别的事了,开始养牛养羊、种大棚、搞水产养殖。”

  “进入新世纪以后,大型农业机械屡见不鲜,测土配方、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农民合作社、工厂化种植等各种新事物、新名词层出不穷。”孙月峰说,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觉得他种地的方式和种地的思维开始被时代抛在后面了,他从一个种地“老把式”变成了门外汉,开始学习做新时代现代农业的“新把式”。于是,孙月峰跑到有名的“蔬菜之乡”寿光取经学习,回来他就着手建设九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园的大棚里,照明系统、水肥一体机、雾化系统、自动放风系统、生长监控系统,全部实现了遥控、自动化和大数据分析。大量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大大减少了用工。“元旦准备种甜瓜、立春种西瓜,生产环节已慢慢完善,培训基地、生态餐厅、冷库等将陆续建成,园区将会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现代农业的“新把式”孙月峰对园区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孙月峰的经历和感受不是个案,而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农村农民群众的经历和感受,更是我市农业发展巨大变化历程的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从单纯的种植业到农林牧渔业全面开花,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我市的农业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就。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工厂化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化水平、园区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上半年,全市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夏粮种植面积168.35万亩,总产7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5%和3.77%;蔬菜播种面积21.17万亩,总产132.54万吨,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63.62亿元。我市工厂化农业迅猛发展,实施了各类工厂化农业项目13个,总投资67亿元。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10多家,农民合作社总数已发展到了2400多家,辐射带动25万多农户从事订单和专业生产。

  新的号角吹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蓝图徐徐展开,美丽东营的现代化农业更加可期可盼。

(记者 郑代玉)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