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看东营】婚嫁变迁折射时代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缝纫机是常见的陪嫁物品。

  今年,这对新人的嫁妆除了房子,还有轿车。

  今年11月,“华泰杯影像见证东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大展”在东营市美术馆开幕。由广饶摄影师许青拍摄的一组照片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颇具岁月感的结婚证、不同年代的陪嫁物件让人追忆时光飞逝的同时,也见证着40年来社会的变迁和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飞跃。

  1979年结婚的延呈香、任从华是许青拍摄的第一对夫妇。延呈香的老家是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为了响应国家当时“晚婚晚育”的号召,她结婚时已经28岁。婚礼前一天,父亲托人用马车把嫁妆运到了延呈香的单位广饶县石油公司,嫁妆是一个大衣柜、两个箱子、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和一块国产手表,引来了众人围观。这些陪嫁的物件在当年已经是“高配”,她的许多小伙伴、同事结婚时,陪嫁品往往只有一铺一盖、棉裤、棉袄,像样的家具都很少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时代开始大变样,条件较好的人家嫁妆力求“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许青、牟建华两人1988年结婚时,嫁妆里面不仅有组合柜、拐角沙发,还有录音机、电视机和冰箱。

  上世纪90年代,东营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提升,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大型家电”已经变得比较常见。许青拍摄的王晓燕、薛同成夫妇1998年登记结婚,嫁妆里有一台很时尚的日立牌DVD,在家就可以观看电影等。

  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变迁,也成为主人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推行了农机补贴、养老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制度,百姓们投入市场经济发展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反映在嫁妆的标准上,液晶电视、空调、电脑甚至小轿车都已成“标配”……跟上个世纪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今年夏天,许青在拍摄这组作品的过程中,正好遇到老同事嫁闺女。老同事很多年前就已下海经商,属于率先富起来的那拨人。在他的家门前,停着送给女儿的嫁妆:一辆价值三四十万的“雷克萨斯”。许青说,在这个年代,父母给女儿陪嫁房子、车子都很正常,比她们那时候好太多了。

  四十年中,东营沐浴着改革春风,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文明的巨变。透过陪嫁物品的变迁就能看出,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