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看东营】从水泥黑板到多媒体教学设施

  原垦利二中旧貌

  殷吉文工作的学校现为垦利区黄河口镇中学,图为学校现在的面貌

  2018年全市优秀志愿者家庭、“广饶好人”获得者殷吉文,退休后除了参加志愿服务,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接送孙子上学放学。10岁的孙子殷沐阳在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读四年级。每次经过学校,殷吉文都会感慨一番:“现在的孩子们能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太幸福了!”

  宽敞明亮的楼房教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功能齐全的大操场、门类多样的阅览室和图书室……这些都是殷吉文40年前不敢想象的。

  思绪将殷吉文带回了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实行的那一年,22岁的他从当时的北镇师专物理专业毕业,分配到驻地在现黄河口镇的老垦利二中,成为了一名教师。直到2017年退休,39年教龄让他成为教育发展的见证者。

  十来栋砖瓦房,连个院墙都没有,这是殷吉文对学校的第一印象,“那时的房子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一到下雨天就漏雨,真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教学的重要工具——黑板,殷吉文记得最真切。上世纪80年代的黑板,是用水泥抹在墙上、涂上墨水制成的,为了好写粉笔字,还故意抹得粗糙一些,写板书很费劲儿。

  学生的吃住条件更是艰苦。不大的校园里,容纳着初中和高中的500多名学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学生宿舍里除了中间留出过道,两边都是土炕,俗称“大通铺”。两米的距离大概能睡三个人,基本是“人挨着人”。

  吃饭方面,都是学生自己从家带窝头、地瓜饼子,拿到食堂热一下吃。殷吉文还记得,刚到学校时找井找不到,同事告诉他,喝的水、用的水都要用水桶到学校后边的“湾”里去打水。“第一次打水,发现水非常浑,里面还有小虫子,我都蒙了!”

  每到考试前,殷吉文和其他老师们就更忙了。要先手写出试题,刻在蜡纸上,再手动推着油墨滚子,一张张印出“油墨试卷”来。考完试,老师、学生都是一手油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殷吉文所在学校重新盖了房子,虽然还是平房,但条件好了很多,黑板也从水泥黑板改造成了木质黑板。1990年代,黑板逐渐成了毛玻璃黑板。2000年以后,学校进行了校舍改造,盖起教学楼、办公楼。高中搬迁至县城后,这里成了黄河口镇中学。之后十余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实实在在反映在学校教学条件上,教育设施越来越现代化。

  虽然已经退休,殷吉文仍然非常关注教育变化:教室用上了多媒体教桌、多媒体教学终端,可以播放课件、图片、视频;老师们不再手写教案,而是在电脑上备课、制作课件;学生宿舍有了水电暖和独立卫生间;考试出试卷也早已不用油墨,而是直接用电脑打印、复印,快捷方便……校园的点滴变化,都让殷吉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记者 李红佳)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