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外脑”“内脑”齐用劲儿

  垦利三合集团实验室。 记者 王俊杰 报道

  初冬时节,寒意袭人。垦利三合集团加氢裂化项目现场一片火热,管理上的精益求精,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该项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垦利三合集团技术科科长冷亮告诉记者,引进高端人才,借用“外脑”,是项目运行乃至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加氢裂化项目由上海一设计院设计,最初的设计方案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设计的两个反应器空间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冷亮说,为解决这一问题,集团求助于中国石油大学的专家教授,经过反复对接研究,对原始方案进行了优化,满足了生产要求。

  记者了解到,垦利三合集团并没有常驻专家教授,他们一方面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院所聘请高级专家担任常年技术顾问,一方面注重从企业内部、一线培养管理队伍与技术队伍,实现了“外脑”“内脑”协调联动,凝聚起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合力。

  “硅胶是我们的产品之一,在以前由于技术限制,我们只能生产两个型号的硅胶。在青岛海洋化工公司专家帮助下,我们进一步改进工艺,如今可以生产五个型号的硅胶,赢得了市场认可。”冷亮说,在进行产品实验时,每当发现数据不正常时,他们都会与外地专家取得联系,技术难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此外,在专家教授帮助下,三合集团已掌握了高端润滑油生产技术。冷亮坦言,这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培养企业“内脑”,进一步提升了三合集团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垦利三合集团加氢裂化项目生产科科长袁金峰就是典型例子。针对生产炉燃料消耗高的问题,袁金峰想到了用自动阀门代替人工阀门。现在,袁金峰的想法变成现实,用极小的技改投入,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能耗费用。

  如今,在垦利三合集团,像袁金峰这样的一线技术人才越来越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我们将引进新型节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生产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冷亮说。

(记者 王俊杰)

  记者感言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无论何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像垦利三合集团一样,我市许多企业借力“外脑”、培养“内脑”,走出了自己的创新路径。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和人才资源向企业聚集,引导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于我市企业来说,在引才、用才上要树立“不求所在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意识,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开放的研发体系,让更多优秀人才能为企业所用,让更多一线人才在企业成长。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