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项目建设】通和水产海洋牧场项目:我们在海上安了家

  通和水产建设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座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  记者 王文朋 报道

  11月1日,自然资源部的科研人员登上了位于河口区新户镇的通和海洋牧场平台,开展科研活动。通和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家磊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可以吃、住、宿在海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400多平方米的平台就像他们的家一样。”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座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其具备海洋水质、水文、气象监测,海上值守瞭望,船舶停靠,生活办公,垃圾存储,海上垂钓、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平台的建设,对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渔业,提升渔业的增值空间和渔业传统服务功能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对于许家磊来说,这座平台的意义不仅如此,它更像是“定海神针”,显示了我们以海为家,为实现“海上粮仓”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以海为家,就是向海洋要效益。新户镇拥有海岸线47公里、浅海滩涂资源70万亩,这给了当地发展海洋产业极大的本钱。通和水产作为龙头企业,依托4800公顷的确权面积,把海洋牧场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从上世纪末的创业至今,通和水产始终以科研机构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平台、渔民为主体,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把海洋牧场建设得有声有色。通和水产的牧场已被认定为“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产品文蛤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刺参被认定为有机食品,青蛤、竹蛏、毛蚶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这片牧场,真正成了为他们提供“口粮”的家。

  以海为家,更要爱护这片海。由于前些年无序采捕,新户镇文蛤资源曾一度面临枯竭。为此,新户镇划定了20万亩贝类保护养殖区,明确了海域使用界限,鼓励群众投资滩涂开发。靠海吃海的通和水产,不仅响应号召积极投资建设开发,更是主动进行轮捕轮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通和水产在“海上粮仓”建设统筹规划下,新规划建设海洋牧场5000亩,重点探索等深线-8米至-15米海域,积极打造集贝类底播、大型智能网箱等为主的海洋牧场综合体。

  采访的最后,许家磊透露,他们将依托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再建一个800多平方米的漂浮式休闲垂钓平台。这个平台既可以用来网箱养殖,休闲垂钓,还能当作安全舒适的漂浮码头。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海上之家将会进一步升级,为海洋牧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王文朋)

  记者手记

  眼前碧波荡漾,身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登上这个离开陆地十多公里的平台,不禁让人感叹“通和人”的智慧和勇气。这个平台,只是他们建设海洋牧场的一个缩影。他们响应号召,把护、养、捕有机结合,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拉伸产业链条,积极拓展商贸产业,生动地实践着“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当标兵”。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不管是当地的干部,还是世代生活在此的“吃海人”,无不对这片海怀有极深的感情。因为,这万顷碧波既是他们的“海上粮仓”,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周明明)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