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全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10月31日,利津县山东奔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检测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分析检测,该公司已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专利正在受理中。记者 张泉江 报道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就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在山东发展高端化工产业、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中当核心,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当标兵,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当龙头,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中当骨干。

“当核心”“当标兵”“当龙头”“当骨干”!争先的号角吹响,发展的势头喜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09.66亿元,增长5%;全市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66.4亿元、利税672.1亿元、利润3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47.3%和84.2%;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2家、山东百强企业19家,入围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搭建平台 以创新创业为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是动力。在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机遇面前,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9家的良好氛围中,我市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上突出位置,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智能计量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智能生产执行系统,优化人员结构;智能巡检系统,“人工”变“自动”……在我市海科化工炼油智能工厂,一切都在变得快捷高效。国家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中,该公司智能工厂项目被列为唯一入选的地炼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当前,像海科这样技术研发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趋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正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国瓷公司,自组建以来,就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功能陶瓷材料领域研发水平世界领先,成为国内最大的功能陶瓷材料的生产商,国内最大的高档纳米级钛酸钡、纳米级复合氧化锆和高纯超细氧化铝系列产品生产商,国内最大的陶瓷墨水产品生产商,国内最大的汽车用蜂窝陶瓷产品生产商,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有潜力上市公司100强第6名。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黄河三角洲生产力促进中心、东营软件园、高新技术创业园等科技中介服务载体效益逐渐凸显,创新的举措与成果层出不穷。截至目前,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8家、市级32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46家。聚焦“泰山学者”等重点人群,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引进一批院士级领军人才,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突破。此外,我市注重搭建企业家健康成长服务体系,推动市政府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建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全国示范区,推动成立了32人的市政府企业家顾问团,实施企业家培养“1121”工程,建立了550人的企业家队伍人才库。

协同带动 以产业融合为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是重点,必须“着力构建三次产业相互共融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通过产业融合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

今年10月13日,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开园仪式暨首届大数据产业东营峰会召开,腾讯、百度、猪八戒网、清华大学电商实验室、中国网库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成功入驻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并搭建了10大功能区块,带动了23家配套企业实体入驻。华泰集团实现了造纸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科瑞集团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万达集团轮胎智能仓库节约人力超过80%……谁抢占了科技高地,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我市正在深入实施“互联网+”,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和企业上云,已培育云应用服务商6家、上云企业1519家,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视化、智慧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中当标兵,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当龙头”,在我市,现代农业等绿色高效产业的发展走到了产业融合的重要关口!融合得好,它们才会成为新的、潜力巨大的增长极。

在东营区,一个个“美丽产业”正在崛起,胜利街道正借助天然湿地资源的优势积极打造孙家湿地特色田园综合体;龙居镇以黄河民俗文化为主线,建设了“温泉小镇”项目;六户镇集中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景点等要素,打造城南·葡乡慢境田园综合体,均受到市民的欢迎。

在河口区,体量巨大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正在集聚发展。其中,富友联合澳亚乳业有限公司建成国内单体日处理能力最大的乳品生产企业,能够生产20余种高附加值乳品;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座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具备海洋监测、海上值守、船舶停靠、海上垂钓、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山东(河口)风电产业园项目吸引了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三家行业巨头来投资,生产的风力发电机,将直接供应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开发项目。

随着我市加快推动农业“新六产”、坚持陆海统筹以及不断完善油地校融合发展政策机制、军民融合发展机制等,产业融合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动能转换 以聚焦发展为方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是方向。按照以“四新”促“四化”和“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的要求,我市鲜明提出,要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集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今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产业聚焦的方向,将重点围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围绕有基础有条件的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四大潜力产业”,聘请高层次的专业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理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促进做优做强做大。目前,石化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已进行了两次专家论证,橡胶产业委托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石油装备产业委托中国石油大学、有色金属产业委托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委托深圳赛瑞产业研究院,也开始进行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市石化、橡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和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具备了高质量发展基础。石化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和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分别成为全省支柱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

发展高端化工产业是我市在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中争当核心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市紧紧围绕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加快引进实施了中国能源广饶炼化产业整合及300万吨/年化工新材料生产项目、中海石油东营石化有限公司及其500万吨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符合我市发展定位和生态要求的高端石化项目。今年以来,这些代表性项目直指石化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显示出良好的产业聚焦态势。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我市更加注重放大区域聚焦效应,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布局,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更加强化政策聚焦作用,如正围绕重点产业集群设立规模不等的产业基金,仅市级层面就计划用3年时间使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可以说,产业聚焦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撑和环境支撑。(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