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异地采风】绍兴:产业转型在阵痛中重生

尚1051文创园改造面料厂老厂房,打造了拥有16万种花型面料的花谱博物馆。

走进浙江绍兴,石板铺设的深深巷陌,店肆林立的沿河风景,如一幅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在美丽的表象下,这座千年古城也经历了艰难的产业转型,并在“阵痛”中重生。

近年来,绍兴市通过科技、人才、地域融合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补短板、调结构,坚持走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之路,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造传统产业:从“三缸”经济到智造“云工厂”

裸露的管线、灰调的水泥地、高大的烟囱,具有年代感的老厂房,经过简单改造后,反而烘托出一种时尚感。尚1051文创园,让这个昔日零落的老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设计师举办时装发布会的平台,打造出有16万种花型面料的花谱博物馆。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领奖时所戴的围巾图案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尚1051文创园的诞生并不断壮大,生动演绎了绍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的历程。

绍兴历史上以“染缸、酒缸、酱缸”闻名,以这“三大缸”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近七成,印染行业一直是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但也存在着企业分布散、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2016年,绍兴市抓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机遇,公布《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将纺织印染、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五大传统产业作为改造提升的重点,拉开了印染产业改造的大幕,四分之一的印染企业停产整治,九成以上的印染企业面临改造提升。2017年,全市整治提升印染化工企业372家、工业园区452家,淘汰354家企业落后产能,全市重点传统产业产值、销售、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改造提升中,纺织业向时尚创意中心和创造中心转型,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化工业向生产清洁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全球高端染料创制中心;金属加工业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拓展,建设国内有影响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黄酒业向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提升,打造“世界黄酒之都”;珍珠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转型,建设国际一流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

如同凤凰经历烈火煎熬最终获得重生,经过多年来有计划地推动,绍兴逐步形成了以纺织产业为主导,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为支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兴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格局。

培育新兴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弯道取值和换轨”

从洽谈、落户到开工奠基,中芯国际落地绍兴用时不到3个月。这个总投资58。8亿元的高端项目,是绍兴近十年来引进的首个电子信息企业,创造了绍兴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加速度。

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换轨”,新兴产业发展举足轻重。绍兴全面落实《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高端装备、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做大育强新兴产业集群。去年,绍兴迎来关键拐点: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超过纺织产业。这从一个侧面印证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升级的动力源泉。那么,谁来承载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今年,绍兴发布“科创大走廊”规划,目标是使绍兴成为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杭州湾区先进智能制造基地和绍兴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以来,绍兴高起点推进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和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建设,启动建设中纺院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中心绍兴分中心、诸暨中乌产业园生命科学院等一批合作平台,为新兴产业加速形成集群优势,源源不断赋能。

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绍兴市依托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商旅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尚1051文创园、鉴湖水街壹号、东城智库等文创园接踵亮相,黄酒小镇、蓝印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快速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打开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成长为绍兴现代服务业最闪亮的板块之一。绍兴的目标是,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0%以上,成为首位经济。

鼓励创新创业:“名士之乡”吹响人才“集结号”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张维加博士带着项目落户嵊州时,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开户等繁琐手续。“这里让我在感受环境之优的同时,也增强了投资的信心。”采访中,张维加告诉记者。

当前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引才”之后“留住人才”。近年来,绍兴市一直致力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营造最佳的政策环境。2016年,绍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新政“二十条”,涵盖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激励、保障、服务等各个环节,2017年围绕突出人才强市工作导向,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并配套制定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人才培养、海智项目引进等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发展政策链。

今年6月,首届绍兴发展大会开幕,大会以“乡情”为重要纽带之一,搭建平台、广纳英才,体现着绍兴对于创新人才的渴求。绍兴在扩大开放引才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更高能级的人才创业平台,在全省先行开展“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建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金六条”,已与8位院士级专家成功签约落户。去年建立波士顿、慕尼黑、伦敦等5家海外创新孵化中心,以基地为支撑、资本为纽带,主动出击培育项目、招揽人才,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高层次人才的流入、创新高地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洼地”的形成。绍兴通过搭建快捷服务平台,在绍兴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高层次人才咨询专窗,对108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程陪同办理,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先反馈,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在人力社保大厅设立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对人才政策兑现实行“一次受理、一站式服务”。

(记者 李成)

记者感言

面对着转型压力,绍兴痛下决心关停整治不达标印染企业,谋划布局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兴信息等新产业,在“阵痛”之后迅速转型调整,赢得了改革发展的先机。绍兴转型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走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之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东营同样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阵痛,又拥有战略地位突出、交通区位重要、发展空间广阔等明显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东营实际,深刻认识到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集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真正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