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土家山村走出文化旅游富民路

新华社长沙8月28日电(记者 袁汝婷 高文成)“门前喜鹊叫喳喳,欢迎贵客到我家;阿爸阿妈笑眯眼,阿哥阿妹乐开了花;毕兹卡拦门唱起歌,端起米酒请客喝……”记者抵达张家界永定区马头溪村时,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喜笑颜开,正唱着山歌、以土家族“拦门酒”迎接游客。

马头溪村地处张家界东南边陲的大山深处,是一座土家族村寨,因村内有溪水自北向南穿流而得名。两汉时期,人们在此依山造田、临溪建房,繁衍生息。这里有明清时期以来的土家族吊脚楼400余栋,又传承着打夯歌、放排歌、花轿迎亲、杀年猪、原始农耕、木榨油等土家民俗文化技艺。

唱“拦门酒”山歌的是马头溪村的油菜花艺术团,成立于2011年。老团长龚桂梅今年83岁了,团里许多山歌都由她编词,出口成调,“游客们觉得我们的表演原汁原味,淳朴真实。”

马头溪村党总支书记郑明华说,发展文化旅游,是他来到这个土家族村寨后,整整两个月在村里“一圈圈打转”,才想明白的致富路。

“村里吊脚楼很多,保存得很好,不少民俗也有传承。有了民居,土家族文化就有了根;有了民俗,就能让土家族文化出彩。”郑明华说。

于是,吊脚楼客栈开了起来,风味年俗活动办了起来,油菜花艺术团建了起来,游客也一年年多了起来。起初,游客都来自周边区县,如今,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的游客都来了。

村里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穿着民族服饰的土家族大姐,笑呵呵地与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合影,唱着山歌递上一杯自家酿的米酒……

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青年画家田浩文,已经在马头溪村住了好几个月,为的是将美丽独特的土家村寨画下来。“热情好客是土家族人的本色,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欢迎你来我家’,才是这里发展文化旅游的底色。”

金述贵今年47岁,在深圳打了20年工,几年前回到马头溪村,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喜欢我们这里的风景和文化,我这个客栈第一年收入就有50万元。”记者了解到,如今村里有各类农家乐11家,年收入在10至200万元不等。

郑明华告诉记者,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马头溪村,如今已有164户贫困户、516名贫困人口实现根本上脱贫。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

马头溪村所在的张家界永定区,依托“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连续第六年获评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区”。2017年,永定区共接待游客34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5.3亿元,旅游业覆盖农村贫困人口达1万人,实现人均增收4500元,带动劳动就业达2.2万人。

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介绍,土家文化是民族艺术瑰宝,更是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综合性业态;乡村“文化+旅游”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很大助力。

记者亲身感受到,文化旅游的发展,让土家文化遗产在开发建设中得到了积极保护,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也得到改善提升。

“自从发展了旅游,村里建设得更好了,我们更为自己的土家族文化感到自豪。”马头溪村“拦门酒”主唱张华蓉说。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