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行在我心——记市城市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王磊

  井盖触发器、生态滤床、智慧水肥、内涝预警……在市城市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王磊眼中,如何让城市运行得更智慧、更美丽是他从事科研创新的核心。

  2010年,王磊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他作为“百名博士进东营”中的一员来到东营,目前在市城市管理局负责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项目管理、城市数字化建设等工作。

  “步步达标才能最终达标。”提到近几年与东营城市水系打交道,王磊深有感触。由于工作需要,他需要经常去现场考察、提取水样、检测实验结果。“东营水系是无源之水,加之欠账多、面源污染等因素叠加,因此维护水系健康任重道远。”从负责起草编制《东营市主要河流污染治理规划方案》、《中心城雨污管网建设三年(2016-2018)行动计划》、《东营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到扎根城建工程一线,负责金湖银河东八路湿地工程、五六干合排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赠款人工湿地工程、市政设施智能化建设项目、东七路人工湿地、溢洪河湿地等多项市重点城建项目的规划组织与具体实施,王磊利用自身专业技术特长,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许多关于我市水环境治理、建设的难题。

  “我觉得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一定要围绕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王磊认为,高校科研更多是理论层面上的,而工作岗位上的科研再独独停留在理论层面就是“为科研而科研”,缺少了实用价值。他举例说,比如同样采用生态滤床法治理水体污染,他去考察的南方一些河流菌群挂膜量很好,而东营是高盐水体,微生物活性差,必须调整生物菌群落的数量,最终让优势菌落发生作用。“实验方法确定后,再经过小试、中试成功后,便可以进行工程应用推广了。”王磊直言,“水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反复试验中,失败也是一种成果,科研人员必须耐得住寂寞。”2013年,王磊主持完成的《黄河三角洲城市河道分布式生态滤床净化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研发出了一种城市河道分布式生态滤床净化技术工艺。该工艺利用水流势能进行跌水曝气,通过填料过滤及形成的生物膜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如今,课题成果应用到五六干合排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滤床净化技术实施效果明显,河道水质由工程实施前黑臭好转至地表V类标准。

  我市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后,由于王磊所攻读的博士专业也有计算机、信息化背景,他同时在新岗位上发挥所长。肩负着“让城市更智慧”的责任,王磊不负众望。其中,2014年,他主持完成了《城市井盖智能化安全监管系统核心技术研究》课题。该系统实现了城市井盖空间位置、当前状态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报警井盖破损、移位、丢失等事故情况,缩短了井盖修复处置时间有效避免类似“井盖吃人,井盖伤车”事故的发生,最终该课题成果荣获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1000多个井盖已经安装了这种安全监管系统。

  现在,王磊正忙于两期“智慧城管”项目的攻关。“一期我们建设了城市防汛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对城区雨量、积水区域以及泵站都能实现实时监测,大大缩短了响应时间。”王磊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建成了90%。

  给每一棵树配上“身份证”,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这棵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给城市园林配上智慧水肥系统,给园林工人设计智能手环……王磊相信,随着一项项“智慧城管”项目的落地,他心中的“智慧城市”越来越清晰,一座“看得见”的城市也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从容与幸福。(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黄海霞)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