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行合一王阳明》有感

市地震局 贾玉娟

  看到多家媒体推荐关于王阳明的书,便到书店买了一套《知行合一王阳明》,工作之余,经常翻翻。该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和生动事例,剖析了知行合一的强大威力,给人以智慧和力量。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立下了擒贼评乱之大功。晚清三杰中的曾国藩、左宗棠是王阳明心学的推崇者。孙中山先生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很大。

  王阳明心学,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其中的价值观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他说:“我的价值观只是三个字:致良知。如果一个人能致良知,他必然成为一个诚信、干净、敬业的人;如果国家能致良知,国家必然富强、和谐;如果社会能致良知,整个天地间必然充盈着平等、公正的空气!”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知是非善恶的东西,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支柱,自然也是人为之人的唯一尺度。他说:“良知学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譬之如行舟得舵,平澜浅滩无不如意,虽遇巅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

  王阳明心学,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并强调“知行合一”“事上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这里“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知识,而是良知。良知光明的人面对任何情境或是受到外界刺激时,在做出是非判断后必能行。“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抑恶扬善,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实践的意义。  知和行的统一给我们提供了务实的思想和方法。知和行的关系,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平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并付诸实践。如作为一家之长,良知就会告诉你“家和万事兴”,你就会用“和”来治家;作为一名工作者,良知发出的“意”就会告诉你“爱岗敬业”。

  “知行合一”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良知感应神速,无需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在“知”的同时,毫不犹豫马上去行,就是知行合一。在修心上,它能迅速提高为善去恶的效率;在社会中,它更能提高生活效率和工作效率。

  提倡“知行合一”有利于诚信社会建设。知行不一不仅是一种态度、行为,它还是人格缺陷。一个人如果不听从良知的命令,知和行就会由此分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一套行为一套这是典型的双面人。现实中有的官员知行分裂,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知行不一,败坏了党风政风,失信于民。因此今天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对于启迪党员干部的道德良知,推行廉洁政治,取信于民;对于教育人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