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你将“死”于35岁

张奎滨

  前不久,读过一篇文章《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作为35岁左右的同龄人,感觉一针见血,直击痛点。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改变着一切。35岁,正是这个坚硬和柔软的分割点。

  人到35岁,会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沉迷于眼前的苟且,忘记了诗和远方,重复着35岁的温水生活;另一种是感受到职场竞争的压力与残酷,及时“充电”,开始寻找新的人生。所以,有些人,35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35岁才刚刚出发,走向新生。读书,正是这个“生”与“死”的分割点。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是读书的受益者,都应该感恩于读书。是书籍把你带进知识的殿堂,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赋予你信念,给予你力量,实现你梦想。书籍是人生永远的导师,也是最忠诚的陪伴。没有人可以常伴你左右,陪伴你一生,哪怕是你的父母和孩子。唯有书籍,只要你选择,它就不离不弃;只要你坚持,它就能带给你收获。不知不觉间,思维自然为之敏锐,视野豁然为之开阔,学识悄然为之长进,情操悠然为之陶冶。读书,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更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读书是成长必由之路,更是生存必然选择。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读书有三种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人的一生读书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呼应:其一,3岁至25岁,也可称为学生时期,这个时期的读书主要是知识全面储备,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虽然亦苦亦累,但却一如青春最芳华,令你终生受益,终生难忘;其二,25岁至35岁,也可称为职业发展期,这个时期的读书主要是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带着兴趣和压力,坚定不移,孜孜以求,这是决定你人生格局的十年;其三,35岁以后,智慧、眼光、阅历趋于成熟和稳定,无论是继续挑战事业,还是坦然享受生活,这个时期的读书都会豁然开朗和从容清醒,只不过这如同爬山到半山腰,有人选择登高望远,有人选择半途而返,殊不知,山顶锦绣繁华,山下明日黄花。

  35岁,既不是人生的顶峰,也不是人生的低谷;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但35岁可以成为人生的转折点。35岁以前最大的悲哀是只见佛系,不见斗志;35岁以后最大的悲哀是只见油腻,不见锋芒。如果说“佛系青年”是彻底的青春悲剧,那么“油腻中年”就是彻底的人生悲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要放纵青春还坚信大器晚成,晚成之大器必是厚积晚发。能青年得志何必大器晚成,最怕终生平庸,一事无成。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如果你到35岁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如果你的知识储备输出已比不上输入的速度,那么你已经走到被淘汰的边缘。当初你有勇气用十年时间去荒废自己,现在也应该有勇气用十年时间从头再来。

  读书决定不了你的人生长度,但却能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决定你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时间是个减法,读书是个加法。唯有读书,才能遇见更好地自己。不要再感叹没有时间读书,你花在玩手机、淘宝购物和吃饭应酬上面的时间更值得感叹。35岁以前没有读好书,那是愧对父母,愧对他们的养育和期待;35岁以后再不好好读书,就是亏欠子女,给了他们普通的出身却给不了别样的气质。

  不读书,你将“死”于35岁。而读书,最好的时刻,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