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云 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
工作简历:
1989.04-1999.12东营市第二棉纺织厂。
1993.09-1996.09在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函授企业经营管理。
2001.06在山东潍坊第三棉纺织厂粗纱操作法培训。
2006.08在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进行了粗纱操作法培训。
2008.05在山东樱花纺织集团进行了粗纱操作法的改进培训。
2000.01至今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
2013.12参加山东省地方标准《棉纺纤维梳理工值车工作法》宣贯培训。
2016年10月参加齐鲁首席技师培训研修班。
技术特长:
1、结合企业实际,编制了精梳60支质量内控标准HY2014-C-05,通过优化工艺,使千米棉结下降15粒,条干CV%降低1.5%。
2、设计《高档高支精梳纱生产工艺流程配置方案》,编号为HY2014-C-05,通过运行使精梳棉80支,60支棉纱达到乌斯特2007公报5%以上水平。
3、根据紧密纺的特点在公司制定完善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清洁方法,编制紧密纺细纱操作法(HY2015-C-06),将紧密纺顶管接头改为绕皮辊接头,提升了成品合格率。
4、2012年细纱抵管接头法创省纪录:速度由原来38秒/10根,提前到33秒/10根,而且接头质量合格率达100%。
5、2013年细纱单项操作换粗纱由原来的换纱时直线进入不碰纱条,改为斜线进入不碰纱条,使工序操作时间提高了7秒,减轻职工劳动强度20%,提高了产量。
6、2014年将紧密纺顶管接头改为绕皮辊接头,提升了成品合格率。
7、2015年将细纱粗纱宝塔式换纱改为集中无接头换纱,提高了产品质量。
8、2016年将粗纱机后棉条接头采用竹扦包卷上抽法改为机后无接头操作法,满筒换条时不接头系疙瘩,落纱时引入至喇叭口时重新须头在机前接头,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纱疵,提高了成纱质量。年可节约资金7万元。
9、改革操作法:及完善设备大小修理、平揩车检修制度,使设备完好率达100%,利用率达100%,千锭时断头由原来34根下降至18根,使值车工由原来每人值车14台增加至18台。使回花率由原来的2.5%下降至1.8%,年节约资金约75万元。
创新成果:
1、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新型条并卷联合机夹盘装置”,专利,专利证书号:201420277935X 。对条并卷联合机夹管控制系统改造。原有夹盘装置通过利用顶杆、顶杆弹簧、顶杆法兰盘在夹盘打开闭合时给光电信号的原理,进行了改造后,夹管控制系统再无发生过夹管故障,设备运行效率提高2%,产品质量稳定,为公司节约了物耗,年节约28万元。
2、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钢管螺旋静音传输装置”,专利证书号:201320701932X。2014年对钢管彻底消除噪音进行改造。原有油管在管架上横向传输磨损、摩擦力增大,产生剧烈噪声,并且引发几起工伤事故。通过对传输管架立柱上设有卡子,传输管架纵向横梁与传输管架横向横梁上放置多根钢管等,减小了驱动力,避免了高强度碰撞产生的噪声,从彻底消除噪音,杜绝了伤害事故,为公司节约综合费用60多万元。
3、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多机组合式灌溉装置”,专利证书号:ZL201320566441.9。
4、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获得“芯轴悬挂套管头”实用专利,专利证号:ZL201620867821.X。参与发明了芯轴悬挂套管头。本实用新型用来固定钻进井的井口,连接井下套管柱,可靠地密封和控制套管间的环形空间。防喷和承重,安全可靠,利于大力推广。年可创效80万元。
5、发明专利:2017年获得“中频淬火机上下料机器人”专利证书号:L201310241159.8。参与发明了中频淬火机上下料机器人。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用,速度快,节省了加工时间,减轻了用工及劳动强度,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年可创效300万元。
6、管理创新年创效700余万元。通过实施峰谷分时用电降低单价和签订3500万KWH直接购电协议,年可节约电费200万元;对5万锭细纱机由环锭纺改造为紧密纺;引用45Kw的高效节能风机、单台吹吸风改为集中吸棉式、变频器自修等可节约资金100余万元;合理制定吨纱全部用电消耗指标。生产全部用电统折JC40为3998KWH/T,与国标优秀标准的4020KWH/T比还低22KWH/T 。制定消耗标准,合理回用当期回花106 吨,节约资金120万元;制定机配件消耗定额,修旧利废节约100万元以上;调整成包重量,包装物料可节约6.26万元;参与对现行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万锭用工降至37人,年可节约用工资金200万元。
7、2012年参与QC小组将5万锭环锭纺改造成5万锭紧密纺,荣获山东省“讲、比”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改造后:1、成纱质量大大提升;2、强力提高15%、产量提高14%;3、用普通工艺可接近精梳工艺效果;4、毛羽3mm以上减少70%以上;5、粗纱断头少,飞花减少,生产环境改善;6、对下游客户可省去烧毛工序,减少上浆率,降低织机断头率;7、织物耐磨性提高,布面清晰、穿着柔软舒适。
社会贡献及其它等:
1、知识积累、技术传承,为生产培养后备人才。培养操作优秀人才180人:有10人评为高级技师,16人评为技师。1人评为“市首席技师”,3人“黄河口首席技师”。培养省操作能手张雪梅、陈春梅、邵沙沙3人。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和集中授课等形式对操作工技能岗前培训优一级率达100%,。组织参加东营市、垦利区技能竞赛,并分别获得一等奖的好名次。其中:张雪梅、张成英、王艳芳、曹艳梅、朱荣霞等已成为操作技术骨干。
2、把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分类总结,编写成教材和论文。
(1)2007年在《中国棉纺织总工程论坛》中发表论文《纱线色差的产生和预防措施》一文。
(2)2013年在中国棉纺织《总师俱乐部》中发表论文《纱线质量影响因素与控
制要点浅析》一文。
(3)2014年在《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论文集》中发论文《印
度皮辊棉纺制紧密纺纱的实践》一文。
(4)2014年在《中国纤检》中发表论文《纺制JC9.7tex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一文。
(5)2016年在中国棉纺织《总师俱乐部》中发表论文《纱线毛羽的成因及控制
措施》一文。
(6)2016年在中国棉纺织《总师俱乐部》中发表论文《梳棉机盖板清洁辊改造》
及《JA-65聚氨脂胶辊的应用体会》两文。
(7)2017年在中国棉纺织《总师俱乐部》中发表论文《新型棉精梳机使用浅析》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