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好人故事会】志愿服务,成为他的生活——记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张惠

  

  张惠(右)向东营区志愿者王新凯讲解捐献角膜相关规定,王新凯在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参加了辛店街道菊香苑敬老院的爱心助老活动后,东营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惠的志愿之路就没再停过。用他的话说,做公益,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帮助别人,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六年扶难助老

  小善汇聚成大爱

  今年是张惠从事公益事业的第七个年头。六年多的公益生活,他照顾了8位老人,小到聊天、维修水管、换灯泡,大到陪老人看病、买药、住院、过生日,张惠说每次看到老人的时候,他都感到由衷开心。张惠告诉记者他还经常开车陪老人回老家,“我不是他们的子女,但老人们都视我为亲人,把我当亲儿子看待,这也是我乐此不疲照顾老人的最大动力。”

  2013年中秋节前夕,张惠突然接到辛店街道菊香园敬老院高主任的电话:“小张,你快点过来吧,庄大娘突然昏迷晕倒了……”听到这话,张惠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好,“我已经照顾庄大娘3年了,知道老人有动脉瘤病史。”于是,他立即联系敬老院附近的工友,赶去敬老院接应120急救车,他自己打车从六户镇往中心医院赶去。在急诊室,他心急如焚,推着庄大娘快速地进行CT等相关检查。老人属于急重症,需要尽快抢救,老人的儿子又赶不过来,张惠跑前跑后挂号、缴费、取药,毫不犹豫在多张抢救医嘱单家属一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他知道,抢救生命,分秒必争!

  照顾老人的同时,张惠还带头在东营义工协会建立助学部。沂水县、临朐县、东营区、垦利区、河口区、广饶县、利津县等地都留下了他助学走访、发放助学款的足迹。截至目前,张惠走访贫困生近500人,为近300名贫困生成功结对爱心人士,发放爱心助学款和爱心物资共计50余万元。从2012年暑期开始,张惠与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心系学子,放飞希望”资助应届贫困大学生活动,4年来,共为45名贫困大学生争取和发放助学款20万元。2013年到现在,先后与黄河三角洲动物园、新区迷你未来城体验馆、市科技馆等爱心合作,组织受助贫困学生免费游玩。

  爱于心践于行

  志愿一直在路上

  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每周有三个晚上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帮助患者引路、挂号、陪护检查的身影。周六周日的白天,还能看到志愿者帮忙抬病人、推病床。从2016年3月开始,张惠和志愿者王福卫一起负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爱心灯塔,为您导航”导诊活动,参与导诊的志愿者由最初的不足十人到现在已发展为几十人,现在爱心导诊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同时张惠还联合东营职业学院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奉献爱心的机会。

  “有一次张惠老师生病住进了医院,但他仍不忘志愿服务,叮嘱我们一定要多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好服务。”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当他可以下地走动后,提着引流袋,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急诊中心,指导我们如何把导诊活动做得更细心更体贴。”

  去年5月,他带领工友们又参与到位于东城清风湖北门的青年志愿服务驿站中,承担起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咨询、问路、热水、充电、药品、休憩等多方面的爱心志愿服务项目。

  “我觉得做好事会让人舒心快乐,只有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快乐。”张惠说他特别感谢他曾资助过的孩子,携手扶持过的贫困家庭,关心照顾过的孤寡老人和残疾朋友,“是他们让我的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当初我是孤军奋战,如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张惠六年来的志愿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做志愿的真诚之心,就像张惠的网名小善大爱一样,六年多来,他用真心、诚信、恒久的“小善”,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的“大爱”之歌。 (记者 李言心)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