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张月锐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制造业“逆向回流”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端跃升”并存。像东营市这样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下一步怎么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受石油矿区城市生产方式的影响,经济形态总体上呈现出资源型城市所具有的二元性典型特征。一端是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高度依赖的产业体系,一端是以传统的和培育初形的产业体系。由此,所形成的产业结构突显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出路在于充分发挥优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改革中创新,同时用创新的办法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坚定不移地进行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需要博采众长,全面部署,整合各方力量、握指成拳,破除一切桎梏,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产业重大关键产品和共性核心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协同攻关,面向国内外引进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开放创新。规划建设创新园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布局、产学研用常态化发展,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实现创新、创业齐头并进。凝聚油地校三方合力,规划建设创新研发、创新孵化、创新服务等各类创新平台集聚的区域创新综合体,有效盘活区域科技资源。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政府科技创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根本转变。丰富和完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逐步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痕迹化。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实力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我们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从当前来看,首要的是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企业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和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在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创新,加快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公司制规范化改制,不断增强自身内生增长动力。引导企业发扬实干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做强实业并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创立自己品牌。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行动的机遇,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经济、信息经济,开展生产方式“智造”。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规模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协调金融部门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等业务,发展企业需要的中长期金融产品。加快信用体系、担保体系、风险分担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企业走出去,围绕“一带一路”,引导石油装备、燃气发电、化工、橡胶轮胎、铜业等企业,在亚非、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与合作。

  注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目前,我市急需的是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专业技术人才流动中的地域、所有制、微分等制度性障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体制机制。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急需人才开发力度。培育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给予创新创业团队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实施“黄河三角洲学者”梯次培养计划和名家名匠培养工程,深入推进“金蓝领”培训工程,开展“百名名师育高徒”活动。统筹推进各类平台载体建设,重点建设20家院士工作站、2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创新平台载体,引领企业参与行业和前沿技术、高端核心技术研发。实施“人才改革五区先行”战略,整合市级人才、科技、资金等资源,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高新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东营综合保税区率先探索、大胆实践。

  加大政策创新扶持力度。我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唯一全覆盖的市,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形成的品牌效应,为我市争取更多高端政策资源支持、吸引国内外优质要素集聚带来了机遇。同时,我市也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抓紧清理不合规的管理制度,优化行政流程,完善管理执法机制,建立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首要的是加大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扶持自主创新力度,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条件。探索财政资金多元化投入渠道,发挥金融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通过金融手段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设立市级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推动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支持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创新间接融资模式,建立贷款风险资金池,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逐步建立完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对自有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存量地产发展新业态、新商业等,充分激发我市后备土地资源的创新优势。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为主的市场准入管理服务方式,研究建立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 (作者单位: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